陈姓怎么取名

陈姓男宝宝名字大全 . 陈姓女宝宝名字大全

陈姓,中华姓氏之一,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,主要源自妫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。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。 据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陈姓在2018年排名第5位,户籍人口数量达0.633亿人;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,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.53%,在台湾、广东二省,陈姓约占该省人口10%以上,为省内第一大姓。 历史上陈姓的重要人物有: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;西汉名相陈平;南朝陈武帝陈霸先;唐朝诗人陈陶;南宋思想家陈亮;明朝画家陈洪绶;近代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,中华人民共和国元老陈云,元帅陈毅,数学家陈景润,历史学家陈寅恪、陈述、陈垣等等。

取名规则

陈-Chen-最好不用声母是zh.sh.c的字为名,双字名应避免全用ch声母.en韵母或阳平调的字。-最好不全用左右结构的字。请注意,据1998年最新统计,您的姓氏是第五大姓,若起名不慎,重名率非常高!您的姓氏笔画为16。

陈姓主要源自:姚姓、妫姓。

陈姓起源一

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,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。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满,备以三恪,奉祀虞舜。陈国始建都于株野(今河南 柘城胡襄镇)史称陈胡公,后迁都于宛丘(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),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,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。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,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,陈国共历25世,延续568多年。陈亡后,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,史称陈氏(田氏)代齐。

陈姓出自姚姓和妫姓,舜帝姚重华的后裔。舜,也称虞舜,姚姓。据《通志氏族略》记载:周武王灭纣以后,建立周朝以后,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,封他在陈(今河南省淮阳县)这个地方,建立了“陈国”。子孙有以国为姓的,即成为陈姓的由来。

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,尧为了考察他,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,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,为妫氏。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,部分没有改回来,便发展出其他姓,比如陈姓——《唐书·宰相世系》: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:舜裔33世嫡长孙妫满封于陈,至陈敬仲(陈完)仕齐,又改为田氏。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,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,过江徙居吴郡,又改为妫姓,其五代孙妫敷,又改回为姚氏。从姚姓发展到妫姓,再到妫陈胡公满传至10世孙陈完,陈国内乱,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怕株连自己,出奔到齐国,以故国为氏,称陈氏,后改田氏。到十代孙田和时,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,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田代齐姜”。公元前221年,齐王建时,齐国为秦所灭。齐王建亡国后,子孙纷纷改姓避难,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。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。齐王建三子:升、桓、轸。升、桓改为王氏,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。轸奔楚为相,后迁入颍川(今河南长葛)。田轸复姓陈。自秦汉以来,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,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,繁衍极盛,播迁极广。前文已经叙述,从姚姓族人衍生出妫姓,再妫姓改姓陈姓、胡姓,部分陈姓再改为田姓。田姓族人再改为妫姓,其五代孙妫敷,又改回本族人最早的祖宗舜帝姚重华的本姓姚姓。至舜帝姚重华嫡裔69世嫡长孙西汉谏议大夫冀州刺史姚平为保舜帝正统血脉,避战乱而迁隐江南吴兴郡[今浙江省吴兴县]。部分田姓族人改为王姓。其它从从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没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,便继续发展出其他姓。陈姓发展历程:舜重之以明德,自虞幕至虞舜,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,《韩非子》说:虞夏二千余岁。《国语》记载幕能帅颛顼者也,有虞氏报焉;杼能帅禹者也,夏后氏报焉;上甲微能帅契者也,商人报焉;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,周人报焉。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隶社会的顶峰的代表,华夏正统。自黄帝至舜、禹,皆同姓而异其国号,以彰明德。因舜帝生于姚虚而姓姚,其子商均生于妫汭而姓妫,《尧典》记,舜“厘降二女于妫汭,嫔于虞。”夏代虞后,虞族子孙亦姓虞,姓妫,姓姚,姓王,姓吴......在夏代,有虞氏的首领虞思曾帮助禹的后代少康复国......;在商代,《世本》宋忠注:“虞思之后,箕伯直柄中衰,殷汤封遂于陈,以为舜后是也。”;在周代,《史记》、《左传》记载:《左传》襄公二十五年:“之产曰:昔虞阏父为周陶正,以服侍我先王,我先王赖其利器用,与其神明之后,以备三恪,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侯。”《史记》详细见陈杞世家;自陈胡公以后其子孙姓陈,姓胡,姓袁......;陈完,陈厉公之子,陈氏重要支系,详见田敬仲完世家,陈完的子孙代姜齐称孤道寡,陈完的子孙姓陈,姓孙,姓王,姓田,姓陆......,虞舜帝部分后裔简表,商族姓氏参考宋微子世家,此不累述。《通志?氏族略》。

陈姓起源二

源于妫姓,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公后裔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陈国在妫满死后,其子孙有以国名为氏,就是陈氏。除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,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,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,亦以国名为氏姓陈。

除了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,还有三支:一是陈哀公之子陈留,避居陈留郡;二是陈湣公之长子陈衍,避居阳武户牍乡或颍川;三是迁居固始,源于陈湣公次子陈温之后陈琏,其后因无子,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,遂融入颍川陈氏。

陈姓起源三

少数民族陈姓,韩国朝鲜族陈氏:全部来自中国,本贯有130多个,但现存不到10个,主要是:江陵陈氏、广东陈氏、南海陈氏、德昌陈氏、罗州陈氏、骊阳陈氏、骊州陈氏、临波陈氏、梁山陈氏、三陟陈氏、神光陈氏、福州陈氏、杨州陈氏,这些陈氏的祖上都是从中国迁过去的。除梁山、广东本贯外全部是骊阳本贯的分支。骊阳陈氏是中国宋朝陈诱东渡后的子孙,梁山陈氏是明太祖时陈普才的后代,明朝末年又增添了东援将领陈磷的后孙,即广东陈氏。韩国的陈氏和中国朝 鲜族陈氏实际全部是中国汉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。

北魏鲜卑族陈氏 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记载: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,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,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、改族姓时,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。

女真族陈氏 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,有的在金末已经形成。

蒙古族陈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。

满 族陈氏 有两种情况: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,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,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;二是本系满族姓氏,改为陈氏,仍属满族。

哈尼族陈氏 如国家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文兴、第五届政协委员陈批鲁等即是哈尼族陈氏。

侗族陈氏 如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陈衣、《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》一书作者陈璃春园等即是侗族陈氏。

土家族陈氏 如第六届人民代表、湖 北人陈忠信即是土家族陈氏。

布依族陈氏 如贵州省民委副主任陈永康即是布依族陈氏。

瑶族陈氏 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、麻雷洞瑶民、圳源洞瑶民及汝城县瑶民个均有陈氏。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也有陈氏。

京族陈氏 为该族大姓,如第六届人民代表、广西防城县人陈润芬(女)即是京族陈氏。

羌族陈氏 如第六届人民代表、四川茂汶县人陈花花(女)即是羌族陈氏。

回族陈氏 明成祖时,山东历城回 民陈氏被指定为葬于德州北郊北营村的苏禄东王墓供役。民国初年,由河南各地迁到湖北沙市三岔路、迎禧街一带的回 民有陈氏。

苗族陈氏 如广东省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斯德、城步县政协主席陈加寿等即是苗族陈氏。此外,壮族、黎族、彝族、朝鲜 族、白族、高山族、畲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陈氏。

陈姓起源四

源于改姓,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。隋朝时期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,原来是陇右地区(泛指陇山以西地区,在今甘肃陇山、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)的胡人,姓白,甚得隋文帝杨坚的宠信,官至柱国,领兰、利二州总管,封北郡陈公,陈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。

明朝统一全国后,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,往往赐给汉姓汉名,如恰恰赐名陈守忠,哈哈赐名陈元等。明成祖时,灭安南国黎朝,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,其子改姓名陈澄,官至工部尚书。

陈姓其它源流说

商朝未年,舜的第33代孙遏父(又称阏父)投附了周国,担任陶正一职,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,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。周武王灭商建周后,追封先贤遗民时,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(今河南开封以东,安徽亳县以北),国号陈,荣为侯爵,奉守着帝舜的宗祀,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。妫满死后,谥号为陈胡公,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。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,就是陈氏。

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,改姓田。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。战国末年,齐被秦灭。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,三子田轸逃至颖川(今河南禹州、许昌一带),恢复陈姓。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,生生不息,发展成为名门望族。

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,也出自河南,据记载,北魏孝文 时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,于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。唐代中,环公(临海令)带着陈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莆田仙游,其第五子伯瑄(满公之70世孙),那时因江南西道南康县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。在造访马府时,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,后遂迷恋匡庐气势磅礴,蠡泽风景优美,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,晦迹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,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,德安位居江州 境内,九江之南,两地相距较近,因而被称之为江州陈氏

唐初期、中期,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。669年,朝廷派河东人陈政、陈元光,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。经过九年战争,局势平定后,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,设置了漳州。

陈姓是全球华人、韩国人、越南人的姓氏,在广东省、福建省、浙江省、海南省、 江苏省、香港、澳门以及台湾、新加坡 马来西亚都是第一大姓。中国姓氏密度图册中,陈姓分布与闽海民系的分布范围极一致,在浙南、福建以及广东沿海皆极高密度,呈极深红色,人口密度在7.8%以上,在珠三角、长三角呈次深红色,人口密度在6.5%-7.8%之间,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区极少分布。南方地区陈姓位居第一大姓,则在北方地区位居第七大姓,超过很多北方典型姓氏。

陈氏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,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,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位;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万四千余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约5.1左右。全球约达9800多万之众。

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,尤以广东、福建、四川、浙江、江苏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等省多此姓,在台湾省和广东两省,陈氏约占当地人口的10%以上。

宋嘉佑七年(1062年),由于陈氏族人过度集中,形成了地方上的压力,有碍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。时经朝中的文彦博、包拯等大臣合议,宋仁宗准奏,决定采取双分流的办法。是年七月,由宋仁宗御赐编号,将家族财产列为291份,将陈氏分流至江西、河南、浙江、湖北、广西、江苏、广东、福建、山东、上海、天津等16个省125个县市,入住的田庄达290余处,致使义门陈氏遍植于华夏四方,这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人口分流和远距离的动迁行动。这些陈氏徙居新址后,家家门口都挂起“义门”灯笼。

颍川世泽,太丘家声。天下陈姓源出于颍川(河南长葛)。东汉时,陈实系胡公满之43世孙,为太丘长,人称“陈太丘”。唐代中,环公(临海令)带着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泉州仙游(今天莆田市仙游县),其第五子伯瑄(满公之70世孙),勤奋好学,文采出众。当时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。在造访马府时,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。遂迷恋匡庐气势磅礴,蠡泽风景优美,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,晦迹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。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。德安位居九江之南,两地相距较近,因而被称之为江州陈氏.

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,唐中宗时进士,官至太子太傅,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,迁至漳州南厢山。其子陈夷行,唐文宗时任宰相。此后子孙兴旺,在福建发展成为“太傅派”陈氏,尊陈邕为“南院”始祖。

陈氏入粤,始于南宋。北宋末年,金兵南侵,中原士族大批南迁,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、上杭,至其曾孙二郎、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,后散居大埔、兴宁、长乐、龙川等县。陈氏入台,始于明末。福建同安人陈永华,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,官至东宁总制使,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,设立学校,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。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,陈氏迁台人数很多,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,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,与林姓共“陈林半天下”之美誉。

在陈氏分流远迁之时,陈宗俞(系满公之80世孙)在润州任职别驾。携子孙迁居丹阳珥陵越塘,成为丹阳陈氏始祖。《丹阳县志·城廓》载,“越塘桥,宋祥符八年(1016年),里人陈诚建。”陈诚之4世孙陈震,在越塘生两子,长子陈东,次子陈南。陈东死于1127年,年42岁。有遗腹子,取名嗣宗。《丹阳县志·荫袭》载,陈嗣宗以父陈东之荫袭,授迪功郎。陈嗣宗生有四子,幼子陈明,由越塘迁往珥陵花家渡。陈明为花家渡陈氏始祖。

处于日本的西南部,在九州岛与台湾岛之间,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,人口110多万 (1970年)。

琉球群岛于我国明代初年,曾建立中山国,归附于明朝,成为一个藩属国。明太祖为了便于琉球的朝贡和彼此的贸易往来,便赐给这个小国许多艘大海船,并派遣了同船而去的船工、水手。“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,令往来朝贡。” 这些姓氏即:梁、郑、金、蔡、毛、陈、林、曾、高、吴、李、阮、沈、魏、田、王、马、钱、翁、穆、韩、宗、昆、尹、查、伍、向、武、吉、英、陶等。暹罗(泰国)、满刺甲(今马来西亚马六甲)的使者、通事的陈氏有:陈康、陈泰、陈耀、陈义、陈武、陈赋、陈继荣、陈继成、陈继章、陈继茂、陈贵、陈富、陈华、陈荣、陈浩、陈文鉴、陈爵、陈宜、陈诏、陈营等。他们在琉球国定居多年,并世代担任琉球国的大使、通事、大夫、长史、火长等要职。所以《久米村系家谱·陈氏家谱》载:”陈氏之称闽人也,盖永乐年间迁中山国三十六姓唐荣,以备出使之先。

潁川郡:秦王政十七年(公元前230年)置。相當於今天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。

汝南郡:漢高帝四年(公元前203年)置。相當於今天河南省上蔡縣至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。

下邳郡:東漢永平十五年(公元72年)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,南朝宋改為郡。在今天江蘇省西北部。

廣陵郡:東漢(公元一世紀)置。相當於今天江蘇省揚州市一帶。

東海郡:漢代的東海郡在今天山東省 城一帶,隋唐的東海郡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,淮河以北。

河南郡:漢高帝二年(公元前205年)置。相當於今天河南省洛陽市一帶。

武當郡:北魏置郡,治所在湖北省均縣西北。這一支出自陳寔之後。

廬江郡:漢名舒,屬廬江郡,隋初皇置廬江縣。治所在舒(今安徽省廬江)。轄境相當於今天安徽省長江以北廬江一帶。

馮翊郡:漢武帝置郡,治所在臨晉(今陝西省大荔)。此支陳氏,出自陳宣帝之子沅陵王陳叔興之後。

京兆郡:漢時置郡,治所在長安(今陝西省西安)。此支陳氏,出自唐代遷居京兆的陳寔後裔陳忠之後。

三恪堂:恪是尊敬的意思,又是客人的意思。周武王灭纣后,把夏禹之后封于杞,商汤之后封于宋,虞舜之后封于陈。称为三恪。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,不是臣子,格外地尊敬他们。

德星堂、德聚堂:源自太丘长陈实子侄,同以孝贤闻名,当年访名士荀淑父子,正值德星聚,德星乃一岁星,岁星所在有福,故取堂名曰德星。太史为此上奏曰:“德星聚奎,五百里内有贤人聚。”族人遂有以“德星”或“德聚”为堂号。

此外,陈姓的主要堂号还有:“渑武堂”、“颍川堂”、“四勿堂”等,以及以上十一个郡望均可为陈姓的堂号。

一、(陳)chén
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、魏县,山东之淄博、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江西之金溪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,四川之南江、合江等地均有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藏、苗、畲、水、彝、鲜、壮、京、瑶、黎、仡佬、佤、哈尼、羌、东乡、鄂温克、鄂伦春、布依、高山、土家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

1、郑樵注云:“妫姓。初封虞城,今应天府之县也;后封于遂,今济州钜野;后封于陈,今陈州治宛邱县是也。本太昊伏羲氏之墟。舜传天下於禹。禹封舜之子商均於虞城。周武王克商,乃求舜后以备三恪,得胡公满,封之於陈,以奉舜祀。”遂以国为氏。或云:“陈妫姓也。然伍员曰:‘夏少康为有仍牧正,逃奔有虞,虞思妻之以二姚。’ 是则又为姚姓也。盖妫姓始于周,姚姓自夏有之。然则尧妻舜以二女而赐之姓者,赐以姚也。谓为妫,误矣。自夏之前为虞国,至商为遂国,未知虞之存于商否。然至周,则遂、虞皆为姬姓国矣。而封胡公於陈,自是陈称妫,不复言姚矣!”此妫姓之陈,以国为氏。

2、或为刘姓所改。郑樵云:“鲁相无子,以外孙刘矫嗣”,此广陵之陈。

3、或为白姓所改。郑樵又云:“白永贵,隋初改为陈氏。”此乃万年之陈也。

4、又引《河南官氏志》云:“侯莫陈之后亦改为陈氏。”侯莫陈,代北地区三字姓,似属鲜卑族。

5、或为蒙古族姓名所改。“明赐元人姓名:恰恰曰陈守忠,哈哈曰陈元。”见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赐氏》。

6、或为谢姓所改。元末陈友谅,本姓谢,祖赘于陈,因冒姓陈。见《元史》。

7、清代高丽族姓氏。世居平壤地方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8、为清代满族陈佳氏所改。见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
9、为彝族姓“柴家”所改,或称系烈显氏(用长竹渡江之家)之分族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彝族》。

10、佤族之陈姓,由“思恩饶”氏所改。

二、(陳)

陈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.5%。为中国人口最多第5大姓。南方地区多陈姓,在台湾,广东二省,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%以上,为省内第一大姓。而广东、四川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山东等9省陈姓约占全国汉族陈姓人口67%。

陈姓起源:

1、系自妫姓。周武王封舜裔胡公满于太昊之墟,子孙以国为氏。一说,妫满,即胡公满,封于陈(故城在今河南淮阳),其裔孙完,奔齐,以国为氏。又,陈灭于秦,胡公满裔轸奔楚,为楚相,封颍川侯,因从颍川称陈氏。

2、晋时匈奴后部人姓。汉(前赵)主刘渊之黄门郎陈元达,本姓高,后改陈氏,见《晋书》。

3、河南陈氏系北魏代北侯莫陈氏所改,侯莫陈系鲜卑人姓。

4、万年陈氏系隋初白氏所改。

5、广陵陈氏系刘氏所改。

6、元末陈友谅,本姓谢,祖赘陈家,冒姓陈。

7、安南国(今越南)国王陈姓。

8、金时女真人完颜氏,汉姓为陈。

9、西夏人姓。

10、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、辽阳等地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陈佳氏后改为陈氏。

11、清高丽人姓,世居平壤。今朝鲜族姓。

12、明、清时云南临安府落恐甸长官司副长官陈姓,系哈尼族。今哈尼族姓。

13、清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、中甸厅土守备均陈姓,系藏族。

14、拉祜族瓷氏,汉姓为陈。

15、云南芒人度旺氏,汉姓为陈。

16、佤族斯木古氏,汉姓为陈。

17、鄂伦春族卡格吉尔氏,汉姓为陈。

18、台湾土著、京、黎

陈姓名人:

陈平,汉时丞相、曲逆侯。

郡望:颍川、汝南、下邳、广陵、河南、东海。

其他:

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陈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颍川、东、东村、东泽、东田、安田、伊东、田中等,1945年台湾光复,奉令全部恢复陈姓。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土著有被迫姓志良、比野等日本姓,1945年台湾光复,奉令重新选择汉姓陈姓。

名字在线测试

性别:
开启真太阳时-准确计算出生地生辰
请输入正确名字
请选择省市
请选择性别
请选择出生时间,时分默认零点~